【学术】上外西方语系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学术合作,传递中国发展的声音
 
发布时间: 2021-03-22 浏览次数: 3060



近日,《脆弱性、贫困与社会政策:以拉丁美洲、欧洲及中国的发展为例》一书(Vulnerabilidad, pobreza y políticas sociales: abanico de sentidos en América Latina, Europa y China),在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旗下的阿根廷CICCUS出版社ciccus.org.ar发行。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非政府国际机构,致力于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2018上外成为其在中国的首家成员机构。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CONICET)研究员、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者塞纳(Angélica De Sena)担任该书主编。

脆弱性、贫困、社会政策是社会科学领域各有侧重却又相互交织的概念,来自欧洲的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中国共8个国家的十几位学者通力合作,分别围绕“贫困人口的身心脆弱性”、“意大利南部地区女性贫困风险”、“社会投入与创新的双驱动发展”、“老龄化贫困与社会政策”、“法国艾滋病弱势群体的社会干预”、“阿根廷21世纪的脆弱性及社会政策”、“阿根廷贫困问题及近年来的社会方案”、“墨西哥社会强制性流离失所问题”、“21世纪如何在哥伦比亚共生”等话题,从区域和国别研究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脆弱性、匮乏、贫困群体、社会敏感性、政策建构、社会干预”等一系列需要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共性问题。

上外西方语系主任于漫教授和博士生李晓科合作的《1989年以来的希望工程:中国教育扶贫30年实践与经验》是书中唯一收录的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两位作者基于广泛的调研和详实的数据,系统介绍了1989201930年间,我国在实施希望工程等教育扶贫计划中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教育扶贫,让更多家庭脱贫”目标的指引下,希望工程在助力全民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通过多元立体的精准投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00余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万多所,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实践证明,希望工程是行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之路,为世界其他地区开展教育脱贫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