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系教师陈旦娜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 2023-06-29 浏览次数: 298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西班牙语专业教师陈旦娜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题为《西班牙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丝绸之路》的文章,呈现西班牙主流历史教材对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叙事特点。

研究发现,西班牙中学历史教材从“罗马—拜占庭”章节开始提及东西方贸易通路,当地诸多历史研究均提到两位僧侣从东方将桑叶和蚕卵带至拜占庭,从而推动欧洲丝绸制造业的故事。虽然丝绸在罗马—拜占庭时期已出现在欧洲,但是西班牙主流史学界认为,在该国大规模种植桑树和生产丝绸要到阿拉伯人攻占伊比利亚半岛之后。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西班牙历史教材将穆斯林与丝绸之路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始终用“穆斯林”而非“阿拉伯人”指称所涉群体,与中国历史教材有所区别。文章指出,丝绸之路是欧洲与世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路,欧洲视角往往将其看作欧洲与非洲、亚洲以及美洲各国之间诸多贸易线路中的一条,具有较为明显的全球意识。即便如此,在教材提及的诸多贸易线路中,只有丝绸之路以商品命名,体现该线路作为历史文化符号的特殊身份。文章最后提到,鉴于历史上丝绸之路蕴含“东学西渐”的精神,我国在构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时,宜弱化“东强西弱”的历史叙事,突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文明平等交流所做的实质性贡献,让互惠互利的丝绸之路深入各国民心。  

    为服务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别区域研究发展战略,推动有组织的区域国别研究,践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上外西方语系与丝路战略研究所开展跨语种、跨专业、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组织西方语系师生20余人次积极参加丝路学论坛,着力培养会外语、通国别、精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战略传播的区域国别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科研创新再上新台阶。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591&eid=46900&sid=216934&idate=12_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