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AS党建丨西方语系组织收看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
 
发布时间: 2024-11-27 浏览次数: 10


95-7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西方语系党委组织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党员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观看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二阶段)第1讲《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篇章》及第2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以“担当教育新使命,奋进强国新征程”为主题,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等强国建设,深刻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通过微党课学习,西方语系师生党员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联系自身实际积极交流学习感想。

学 习 感 想

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二阶段)第一、二期直播中,多所高校的主要领导、知名学者、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共同讲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故事。通过微党课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大部署的理解:教育是根基,科技是动力,人才是关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教育为科技和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科技为教育提供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人才则是推动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更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勇于创新、主动作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己任,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和学校建校75周年。

——西方语系党委书记 施海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李戈



微党课的实践案例,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育是基础,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与能力塑造;科技是关键,推动教育创新与人才发展的同时,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人才是核心,既是教育的成果体现,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只有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协同融合,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陈旦娜



通过对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的观看和学习,我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课所介绍的国内高校的先进示范成果,也让我对如何做好科研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等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我应当向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学习,在科研上“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拔尖人才。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黄丽媛



这次微党课主要呈现的都是一些工科类大学的情况,他们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更有实践和实战能力,但我们文科生也能从中借鉴学习许多,从了解到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学堂,再到西安交大把体育精神融入科研精神的做法,我更深刻认识到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外语专业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培养适应时代和发展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发挥文科人才应有的作用。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赖小婵



微党课第2讲以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改革为例,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实践性人才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党课也介绍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浙大始终把育人放在自主培养体系的主要位置。其学生培养案例让我们了解人才培养与科教融合,并结合思政,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竺可桢学院的拔尖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上海交大举了很多具体案例,提出前沿领域科技探索,为学生打造创新平台。清华重科技创新与大国国际战略人才博弈;西安交通大学 将体育运动和科研结合,培养师生毅力,提升身体素质。这些案例让我学到很多,也思考上外应如何为国家培养精语言,跨专业的,有国际经历和视野的符合国家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外语人才,并从微观教学和科研层面,如何提升大学治理现代化。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张婧亭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石,深刻体现了党对教育全面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高度重视。各所高校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是教育与时代发展脉搏同频共振的生动例证,体现着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趋势。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教育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发展空间。“校企双导师”等制度的实行,更是打通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使得教育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培养出更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人才。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学习机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西方语系学生党员 张译尹

摄影丨徐子归

审核丨施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