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不忘来时路,厚植爱国情”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党员在松江万达影城集体观看了影片《里斯本丸沉没》和《志愿军:存亡之战》。

两部影片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里斯本丸沉没》还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影片中舟山渔民不顾自身安危救助遇难盟军的英勇行为令人动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历经十二个昼夜的激战,最终成功阻止敌军进攻的故事,展现了志愿军为守护山河家园冲锋陷阵的大无畏精神和不屈意志。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师生党员深刻感受到铭记历史,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党员,要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立足自身岗位,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挺膺担当。
观影感悟
观看《里斯本丸沉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使我们深切感受到生命在战争面前的脆弱与无助,从而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铭记历史、对日军暴行进行愤怒谴责的同时,中国渔民所展现的最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更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与铭记,是为了以史为鉴,不断反思和前行,影片引发了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人类的命运总是紧密相连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在当今世界,我们应该肩负捍卫和平的使命,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西方语系党委书记 施海倩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引发深思的优秀作品。影片以纪录片形式,呈现出战争残酷与人性光辉的反差画面,让人感慨万千。印象最深的是在战火纷飞中,中国渔民们冒险营救盟军士兵的义举。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有人坚守着人性的底线,用勇气和爱心对抗着战争的残酷。在通往和平的路上,唯有人性的大爱才能跨越国界和种族,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用正义与善良铸就美好的未来。
——西方语系党委副书记 张敏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饱含情感力量的优秀电影,更是一段“抢救性的历史采访”。战争与和平,善良与丑恶,在真实的历史中铺陈开来,直逼人的心灵。我们为战争的血腥残酷而痛心疾首,为800多个残缺破碎的家庭而沉痛哀伤,为中国渔民们的坚韧勇气而感动落泪。影片通过对真相的追寻,以细腻温情的笔触展现了勇敢善良的人性之光,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传递了中国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感受那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珍惜和平生活,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不懈努力。
——西方语系副系主任 杨露萍
《里斯本丸沉没》 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中国渔民的勇敢淳朴和善良,英国战俘经历的磨难,受难者家人的思念和羁绊,让我不由感慨战争的残酷,“活下来的人并没有真正地活着”,战争的创伤会一直延续下去,乐观的受难者选择遗忘过去,看向未来,但这段历史不应被世界遗忘,就像英军幸存者留下的口述资料一样,让世人看到真正的历史,敬畏生命,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西方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李戈

《里斯本丸沉没》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深刻的思考。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80年后区域战争仍在继续,部分少数集团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之上,要和平求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出路。影片中中国人民刻在骨子里的良善基因也令人感动。渔民舍己救人的精神,导演也为探索真相倾其所有,辗转奔波世界各地收集采访当事人或当事人的后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生命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对真相的求索,值得我们学习。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唐雯
《里斯本丸沉没》真实记录了里斯本丸上英军战俘的悲惨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和中国渔民的善良无私。制片人方励倾尽所有寻找幸存者、翻阅史料和访谈遇难者家属,让我感到震撼。影片里,美军潜艇中按下鱼类发射按钮的机械师在数年后与幸存者相拥而泣,更让我真切地认识到战争中的幸存者没有真正的幸存。东极岛渔民的英勇事迹是中英反法西斯侵略的见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无私。求索历史真相,铸就民族之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我们的使命。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袁仲实
观看《里斯本丸沉没》,内心满是震撼与感慨。影片中战争的残酷令人痛心,生命在瞬间消逝,凸显了战争的无情与可怕。而中国渔民不顾危险,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令人动容。他们的善举如黑暗中的一束光,温暖而明亮。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也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在当今世界,我们更应珍惜和平,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和保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方语系教工党员 陈琰璟
看完《里斯本丸沉没》,我深感历史的沉重,影片不仅展现了战争对无辜生命的毁灭性影响,还凸显了人们在混乱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最令我触动的是中国渔民的英勇行为,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勇敢营救落水的英国战俘,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同情心和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渔民们的壮举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更是对和平的呼唤。
——西方语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 倪妍
《里斯本丸沉没》不仅是一部战争纪录片,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通过此次观影,我更加坚定了要以史为鉴,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和平年代,我们作为青年党员,肩负着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影片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再现,更是对我们每个党员心灵的洗礼,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西方语系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刘璐

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我深刻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们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精神。我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忍不住想象当时的爷爷是如何在战场上战斗、坚持、和活下来的。而今天,作为党员的我,要铭记历史,传承志愿军的精神,努力为社会贡献力量。影片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并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
——西方语系学生党员 邹杨
《志愿军:存亡之战》进一步深化了我对这一段峥嵘历史的认识,抗美援朝战争展现出一个新生的国家敢于和世界上敌对力量较量的决心,正是这种决心才使得中国志愿军在面对美军的火力优势时能不惧怕、不退缩,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只有让世界看见人民军队的力量,才能为新中国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也是影片中李想一家人愿意舍弃小家,奉献大家的核心原因,更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真正意义所在。
——西方语系学生党员 彭小婉
《志愿军:存亡之战》铁原阻击战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的战士们英勇克敌、以血肉筑起防线,他们无惧枪林弹雨,甘愿为祖国与人民抛洒热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青山。”他们壮丽的英雄史诗书写在广袤大地上,值得后辈代代传诵。生逢盛世的我们,更应当继承先烈遗志,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西方语系学生党员 邹蕙宇
《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影片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志愿军第63军的2.5万名将士,面对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军,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宛如一座铁长城。敌人的每一次冲锋,都被他们英勇地击退;炮火的每一次轰炸,都无法动摇他们坚守的决心。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住铁原,就是守住了志愿军的希望,守住了祖国的尊严。
——西方语系学生党员 王靖雯
排版 | 张佳怡审核 | 施海倩 景飞鹏
电影海报来源于网络